遗产继承顺序及比例是什么?
父母的遗产通常优先于第一继承人,当然,这是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处理的。在中国,大多数家庭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遗产。此外,遗产的分配也有一定的分配原则。那么什么是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下面五六懂法网边肖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财产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
(1)配偶。配偶是指符合结婚条件并已登记结婚的合法夫妻。此外,被法院确认为事实婚姻的夫妇也获得配偶身份。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法律还规定,1950年《婚姻法》颁布前的小妾,如果双方都不愿意交往,也是丈夫的合法配偶。
(2)儿童。子女包括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收养子女和受抚养的继子女。
(3)父母。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和受抚养的继父母。
此外,根据法律规定,对公婆尽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公婆尽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可以视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如果被收养人履行了赡养父母的义务,对亲生父母提供了更多的赡养,不仅可以根据《继承法》第十条继承养父母的遗产,还可以根据《继承法》第十四条分享亲生父母的适当遗产。如果继子女继承继父母的遗产,他仍然可以是亲生父母的第一合法继承人;同样,如果继父母继承继子女的遗产,他们仍然可以是自己子女的第一合法继承人。收养他人为养孙子的,是彼此的第一继承人。
二、同一顺序继承人的遗产继承顺序
继承开始后,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可以同时继承。在分配的原则和方法上,要坚持平均分配原则。
根据继承法,应注意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不平等分配。这些特殊情况包括:
(一)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照顾;
(2)对被继承人履行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应当多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不应当分割或者分割遗产。
三、法定继承顺序
法定继承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将遗产转移给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申请法定继承时,遗产按照下列规则分配:
(1)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第一顺序没有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继承法》第十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继承法》第13条),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一般应相等。
郑重声明:本文《遗产继承顺序及比例是什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