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劳动仲裁流程怎么走,怎么证明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结论:劳动仲裁流程包括提交申请、受理审查、调解、裁决等步骤,证明劳动关系可通过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记录等证据。
在中国,劳动者因拖欠工资问题申请劳动仲裁,需遵循一定的流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流程大致如下:
- 提交申请:劳动者需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 受理审查: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将通知双方当事人,并确定开庭时间。
- 调解:仲裁庭在审理前会尝试进行调解,如果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则制作调解书;若调解不成,则进入裁决阶段。
- 裁决:仲裁庭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
- 执行:若一方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证明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和第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且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因此,劳动合同是证明劳动关系的首要证据。如果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还可以提供以下证据:
- 工资支付凭证:如银行转账记录、工资条、现金支付凭证等,可以证明劳动者从用人单位处获得报酬。
- 社保缴纳记录: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记录,可以间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 考勤记录:打卡记录、签到表、工作记录等,可以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
- 工作证、工作服、工作牌等:这些物品可以作为劳动者身份的证明。
- 同事或其他证人的证言:同事的证言可以作为辅助证明材料。
综上所述,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应按照规定的流程操作,并准备好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通过合法途径,劳动者可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追回应得的工资。
郑重声明:本文《拖欠工资劳动仲裁流程怎么走,怎么证明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